【中国环保在线 新能源设备】根据工信部网站消息,2015年5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91万辆,同比增长3倍。2015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8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37万辆,同比增长3倍。
全球能源发展进入转型期
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这给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6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2015中国国际电力及清洁能源合作论坛”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专家学者的热议话题。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远来看,全球能源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指出,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给能源发展设定了制约条件,全球能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
参会专家指出,中国电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其“走出去”大有助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从第二代电网向第三代电网过渡阶段。“第三代电网能够支持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大幅降低大电网的安全风险,并广泛融合信息通信技术,是电网的可持续化、智能化发展阶段。”周孝信说。
原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介绍,目前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电网总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水电、风电装机容量和核电在建规模也均为世界首位,电力绿色发展成为发展主流。“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电力及新能源产业已获跨越式发展,积累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新能源车不再只是吆喝
新能源的迅猛增长来源于政策持续加码。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再次从国家战略层面重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2015年4月29号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更是明确了未来5年的中央财政对购买新能源的补助,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新能源汽车政策不断加码下,各大车企也加大投入。近日,大众集团与上汽集团签署协议,未来四年内将有15款新能源车型在华投产,其中包含插电混动车与纯电动车。消息显示,到2019年,上海大众投产的首款插电混动车将是一款定位高于帕萨特的C级车,而电动车则将是由双方共同基于朗逸开发的紧凑级电动车,将在安亭生产基地投产。
除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丰田、日产等跨国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战略。上海通用除了已经在4月份上海车展亮相的凯迪拉克CT6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2017年1季度,将发布一款增程式的混合动力车,纯电动续航能达到100公里以上。2018年4季度,上海通用将发布一款由泛亚和GM联合开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自主品牌车企,除了比亚迪外,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奇瑞汽车都将加大新能源车的投入,据粗略统计,今年有近20款新能源汽车精品抢先上市。其中,今年下半年北汽新能源将要发布6款车型,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规划有2款车型,奇瑞汽车也将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另外,奇瑞新能源也将在株洲建设年产5—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届时,包括在售的奇瑞eQ、艾瑞泽3EV和艾瑞泽7PHEV均有望在此进行投产。
进入发展快车道
公开资料显示,日前可交易的69只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中,有17只个股实现上涨,占比24.64%。其中,涨停个股有4只,分别为金鹰股份、大洋电机、银河电子、方正电机,而广汽集团、三力士、隆基机械、三友化工、特锐德、银轮股份、福田汽车、东方电气、杉杉股份、德赛电池等个股也实现逆市上涨。
资金流向方面,在A股市场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但仍有部分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受到市场主流资金的青睐。连日来板块内共有6只概念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累计吸金31379.58万元。其中,大单资金净流入超过亿元的个股是东方电气,大单资金净流入为1.17亿元,而福田汽车、佳电股份、银轮股份、金龙汽车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超过1000万元。
消息面上,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司司长张世良上周表示,目前已经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管局等部委机关及所属单位开展新能源汽车自助分时租赁试点,下一步要在试点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单位推广使用,逐步扩大租赁网络规模。张世良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应是推进节能减排环保,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带头作用,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工作,中央国家机关拟在部委机关及所属单位推广新能源汽车彰显管理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决心,随着5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观,新能源汽车普及可期。
国内某知名证券所认为,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整车领域,大众投资12亿元生产纯电动汽车,力帆股份发布新能源战略规划;零部件领域,以比亚迪150亿元的定增为代表,先后有曙光股份、杉杉股份、万马股份、大洋电机、方正电机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定增方案,其中“供不应求”的动力电池和充换电设施,成为募投的两大重点方向,2015年开始,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凸显巨大投资机会。